山东电大| 电大在线|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动态 > 正文

面对与日俱增的抑郁症,大学生该如何应对?

2018-11-24 17:43        浏览次数:190次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涵盖了几乎所有人群与年龄,近年来发病率更是逐渐上升、且发病逐渐低龄化,不可不重视。大学生是抑郁症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群体,且由于生活经历的关系,他们对于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更为敏感与迷茫,抑郁症患者中常见的“病耻感”,在他们身上也更为严重。

抑郁症严重困扰着大学生

每年的910月份,精神科的门诊量都会明显增加。

这首先与精神科疾病的季节性特点有关。秋季,光照时间变短,空气变得干燥,这种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疾病发作或病情波动,而抑郁症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

其次,这个时间也正值大学开学季,新入学的学生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进入大学需要适应全新环境,他们中的某些人或对大学环境不满意,或之前的光环不再,会产生泯然众人的失落感。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这是抉择季。大四的学生要面临考研、出国抑或工作的人生抉择。事实上,抑郁症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集中于新生与即将毕业的这两部分人群,它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抑郁症的现状:高患病率、高疾病负担、低就诊率

高患病率:国内外均有对抑郁病患病率的相关报道。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报道的抑郁症患病率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呈现高患病率的特点。一项由国际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联盟举行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8%12%之间,多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为13.25%--19.9%。也就是说,每十个大学生里就至少有一个患有抑郁症。

高疾病负担:抑郁症也给全球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抑郁症是导致功能残疾最主要的病因,是全球疾病负担的第四大病因。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二大公共卫生问题。

低就诊率:与上述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疾病的低就诊率。国内一项在社区中进行的调查显示,人群中抑郁症的就诊率为17.3%,终生治疗率为12.98%

抑郁症的两种症状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为低沉、抑制、活力丧失,患者很难体验到快乐,也对事物提不起兴趣;不典型症状则有急躁易怒、容易发脾气。而无论是哪一种症状,都并不能单纯只概括为与情绪有关。

有的学生在经历感情的打击后变得消沉,突然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觉得失去爱人的生活都是暗淡无光的,甚至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尤其是当另一半另觅新欢时,那种痛苦让当事人觉得唯有一死可以解脱。以上这些症状都是抑郁症的一种典型表现,即“低沉”、“抑制”。情绪方面,他们体验不到快乐,对任何事物都丧失了兴趣。思维方面,会表现为过分自责。他们认为男/女友离开自己都是因为自己不好;成绩不好都是因为不够努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患病期间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也会明显下降。行为方面,表现为不愿活动,不愿见人,整日躺在床上。

除了这种典型的表现,抑郁症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典型的表现。比如,有一类患者逐渐变得容易心烦,并频繁发脾气。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发脾气的缘由,但在那种极度恶劣的情绪背景下,火气就撒在别人身上了,事后又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感到后悔。这种“烦”实际上也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只是“抑制”尚不明显。还有一类患者,在某个时期突然对生活感到迷茫,体验到一种麻木。为了缓解这种这种麻木的感觉,他们开始学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通过不健康的方式寻找刺激。比如频繁进出酒吧,频繁发生性行为,或反复进行自伤行为。这些做法并未让他们的情绪有任何改善,反而变得更加迷茫。

大部分人对抑郁症有个误解,认为有明确原因的情绪低沉不属于抑郁症。但实际上,医生在诊断抑郁症时并不太考虑病因,而主要关注症状和严重程度。识别抑郁症,需要考虑两个标准:病程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即典型的抑郁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持续至少两周,且症状造成内心的痛苦和社会功能的受损,患者因此无法正常工作、社交和生活,即可考虑为抑郁发作。

至于病因,那是治疗和预防复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药物治疗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下发病,则提示疾病的生物学特征更突出,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更好;而如果发病有明显的心理诱因,则要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视疾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配合药物治疗。

但无论哪种,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是抑郁症能够康复最重要的途径,即便是心理因素占主要原因,也不意味着能够通过单纯的自我调节就可以痊愈,心理治疗也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够发挥最大效果。

正确认识抑郁症

正面抑郁症,需要从对抑郁症的正确认识开始。

在门诊上跟患者讨论治疗问题时,很多大学生,甚至是医学院校的学生拒绝使用药物,其理由是精神科药物会对大脑造成损伤,而且药物有成瘾性,一旦服药则很难减药停药。每当听到这些时我都会有些痛心,大学生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最多、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最强的人群,但他们得到的信息仍是这么狭隘。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涉及生物、心理、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抑郁症之所以称为症、而不是简单的情绪低落,是因为患者此时的大脑已产生了病变,主要是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多巴胺主要在大脑内帮助传递正面、积极的情绪体验,水平的降低导致大脑很难感受到活力与快乐。抗抑郁药则可以绕过抑郁症病发的具体原因,直接作用于大脑逐渐改善多巴胺水平降低的状况,当大脑内的多巴胺渐渐恢复正常水平时,则可以通过逐渐减药,让大脑彻底恢复正常。

因此,抗抑郁药是可以通过在治疗稳固后逐渐减药达到彻底停药的,而“上瘾”通常指难以摆脱某种药物的依赖并且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抗抑郁药并不会导致上瘾。另外,人脑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般情况下,规范的治疗过程与严格的逐渐停药过程,并不会造成大脑的损伤,反而能帮助其渐渐恢复正常,摆脱疾病的伤害。

如何应对抑郁症?

目前的证据表明,在常规药物治疗外,室外光照和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同样有效。所以平日作息不规律,或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应该从生活方式入手,尽量规律作息、增加光照、适当运动。

除此之外,宣传同样重要,对于精神疾病正确知识的了解,可减少因为误解而耽误治疗的发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多了理解与包容,患者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对于治疗与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理性包容,积极应对

虽然经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逐渐增加,但每当谈及抑郁症时,很多人还是想当然地认为这代表性格缺陷或意志薄弱。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很多已辗转多时,即使来到门诊也对患病抱有深深的病耻感。

大学生群体是国民中更加理性和包容的一个群体,应该学会从正规的渠道获得信息,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个疾病,学着像包容自身不足一样包容这个疾病,并积极发出理性声音,从而更好的为宣传疾病、预防和控制疾病做贡献,为自己,也为他人。


 
 
信息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大学